看到一个因房贷压力过重而自杀的新闻让我非常感慨!
【资料图】
买房本来是为了生活幸福,但沉重的房贷和工作的不确定性(工作不稳定、降薪、生意不好),反而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负担(对有些人来讲,是不可承受的负担)。特别是疫情3年,这些情况更甚。
这固然和买房的人有重大关系,因为买房人是第一责任人,买房人没有计划好自己的还贷规划就匆忙买房。
更重要的是和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。第一:前些年不断上涨的房价让刚需的人们产生焦虑感。认为不赶快上车,房价会越来越高,更加上不去车了。另外还有点侥幸心理,认为房子可以一直升值。正是这个心理让买房的人们付出沉重代价。
第二:是婚姻市场的推波助澜。丈母娘推高了房价。先有房子才让结婚,物质条件大过了人品,有房有车成了标配。导致有钱的买房,没钱的借钱也要买房。
第三: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伪命题,让家长上宁肯背负巨大的房贷。在一线城市,上千万的房子(有的还是老破小,仅仅是学区房)家长们毫不眨眼的买下(有一个案例,在某一线城市,家长们背负400万元的房贷买下一套老破小的学区房,仅仅为了孩子上学)。上了学区的学校就一定能考上名校吗?考上名校就一定能飞黄腾达吗?400万房贷加上利息将近1000万。想想都可怕。
第四:一些不良“专家”、“学者”天天鼓吹一线城市以后房价要达到几十万一平。这是最可气的。人们在一片涨声中失去了理智,头脑发了热,再加上周边有些“炒房”挣钱的例子,越涨越买,越买越涨。
冷静下来想一想,把自己未来2、30年的青春交给房贷。不
敢大吃大喝,不敢生病,不敢失业,更不敢旅游,也顾不上孝顺父母,这是多么可怕?这样“竭泽而渔”,对个人,对社会,对国家是好事吗?透支2、30年,一直在还房贷,想想都可怕。
刚需也是个伪命题,人最基本的是吃,住的可以次点,还有睡桥洞的哪。不吃饭,任何人都受不了吧。
现在好了,躺平了,不结婚不生孩子了,但是这对社会,对国家是好现象吗?“竭泽而渔”最后无鱼,唉!
关键词: